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88篇
  免费   5188篇
  国内免费   1292篇
电工技术   3552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857篇
化学工业   8143篇
金属工艺   313篇
机械仪表   792篇
建筑科学   1383篇
矿业工程   15521篇
能源动力   2826篇
轻工业   175篇
水利工程   286篇
石油天然气   976篇
武器工业   77篇
无线电   13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6篇
冶金工业   1935篇
原子能技术   76篇
自动化技术   349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784篇
  2021年   1186篇
  2020年   1419篇
  2019年   866篇
  2018年   887篇
  2017年   938篇
  2016年   1262篇
  2015年   1468篇
  2014年   2800篇
  2013年   2606篇
  2012年   3951篇
  2011年   3357篇
  2010年   2423篇
  2009年   2403篇
  2008年   2229篇
  2007年   2448篇
  2006年   2075篇
  2005年   1753篇
  2004年   1419篇
  2003年   1342篇
  2002年   1024篇
  2001年   1012篇
  2000年   801篇
  1999年   632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339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1篇
  1984年   231篇
  1983年   172篇
  1982年   14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王家沟煤矿为陕北典型浅埋煤层矿井,地下煤炭资源开采有可能破坏萨拉乌苏组潜水含水层。为有效的控制导水裂隙发育,最大限度保护地表含水层,基于协调开采的原理,结合力学模型和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对比研究了一次采全高和限高留煤柱两种开采方法导水裂隙发育规律。研究表明,一次采全高条件下导水裂隙呈间歇式变速发育最大高度94m,穿过含水层|限高留煤柱协调开采导水裂隙发育平缓,最大高度60m|关键层的稳定决定着含水层的稳定,限高留煤柱能够显著的控制协调关键层挠曲下沉,有效的抑制导水裂隙发育,实现含水层下绿色保水开采。  相似文献   
52.
为了探究珲春地区高瓦斯矿井煤自然发火情况,选取该地区板石煤矿22、23a和八连城煤矿18#、26#共4个煤层进行程序升温特性实验,分析了CO及烃类气体产生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优选自然发火标志气体,测算煤自燃临界温度。结果表明,板石22、23a和八连城18#、26#四个煤层的自燃临界温度分别为101.0℃、97.6℃、121.0℃、169.1℃。CO和C2H4的初现温度大约在30℃与80~120℃,且产生量随温度单调递增,可作为煤自燃预测预报的主要参考指标|而同时,为了保证检测的全面与准确,还可以将规律性良好的其他烃类气体、烯烷比和链烷比进行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53.
大柳塔煤矿五盘区5-2煤层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中发现存在一条影响较大、伸展较远的断层(DDF2断层)横切5-2煤层。综合研究表明,DDF2断层为走向为东南—西北方向(111°~291°)、倾向为西南方向(201°)的高角度正断层。该断层为坳陷盆地形成后控制部分煤层沉积:在D306钻孔和D307钻孔所在区域形成时间较早,形成于5-2煤层沉积之后,结束于4-3煤层形成之后,控制5-2煤与4-3煤之间的地层沉积,为同沉积断层;该断层在D304钻孔和D305钻孔所在区域形成时间较晚,形成于4-2煤层沉积之后,结束于3-1煤层形成之后,局部控制4-2煤层与3-1煤层之间沉积,为准同生沉积断层。DDF2断层形成于东南方向,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加剧到最后尖灭。  相似文献   
54.
放顶煤开采期间,上覆岩层受到矿压的影响,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工作面采空区遗煤和围岩涌出的大量瓦斯飘浮在上方裂隙带区域,造成瓦斯聚集并向外涌出,形成了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将该区域瓦斯抽出来;以往治理采空区瓦斯主要采用顶板裂隙高位钻场、顶板高抽巷等措施,但是这2种方法施工成本较高,且施工周期长,对生产接替影响较大。煤层顶板裂隙高位定向长钻孔安全高效抽采采用大功率钻机+定向钻进技术,在裂隙带施工控制整个回采范围的长钻孔,减少采空区和邻近层瓦斯向工作面空间的流动,真正实现了“以孔代巷”,既节省了成本,又缩短了工期,还提高了采空区瓦斯抽采的连续性、稳定性,减少了采空区瓦斯向外涌出,提升了瓦斯抽采效果,促进了煤矿安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55.
马瑞 《山东煤炭科技》2020,(4):137-138,141,144
为了解决厚煤层顺槽巷道单进水平低、成巷速度慢的问题,以高河能源E2311工作面胶带顺槽掘进施工为背景,分析了JOY-12CM30型掘锚一体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掘巷施工工艺,并确定了巷道支护参数及劳动组织方式。经现场试验,巷道掘进效率提高133.3%,矿井采掘衔接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6.
安全评价是发现系统风险,提高生产安全性的有效手段。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对煤炭企业生产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SHEL模型,结合煤炭企业实际对生产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超标倍数赋权法相组合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了煤炭企业安全评价模型。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在平煤集团5个生产矿井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利用集对分析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7.
采用数值模拟软测量技术,在保证锅炉燃烧稳定和炉内温度较高水平的条件下,预测300 MW等级锅炉在实际运行中可降低到25%负荷稳定燃烧,并经过现场低负荷稳燃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针对一次风速调整、磨煤机投运方式调整和配风方式及运行氧量调整三种方式对低负荷稳燃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降负荷过程中调平一次风速偏差并适当降低一次风速,投运相邻层燃烧器,关小周界风,适当降低二次风量的同时适当降低运行氧量有利于提高低负荷稳燃特性。  相似文献   
58.
张帅帅 《能源与节能》2020,(5):101-102,108
以山西A矿开采的3号煤层采掘活动已揭露的小断层资料为基础,选取断层落差、倾角、延伸长度3个参数,通过多线性回归方法构建NW、NE 2个方向的断层延伸长度预本构模型,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构建的小断层预测模型预测的小断层延伸长度的准确率在90%以上,可以为后续揭露小断层延伸长度的确定提供可靠的参数指导。  相似文献   
59.
张晨杰 《能源与节能》2020,(3):133-134,192
中国煤炭资源多处于中厚煤层中,伴随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井深度日渐增加,煤层的开采环境也日渐复杂,其中复杂型急倾斜煤层对开采技术和开采施工工艺水平的要求较为突出。课题基于中国复杂型急倾斜煤层开发工艺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现有工艺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伪倾斜斜坡短臂采煤法,旨在为中国复杂型急倾斜煤层开采工艺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
《能源学会志》2020,93(4):1747-1754
The effect of ash on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high alkali coa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pyrolysis was studi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al deep processing by microwave. An acid-washed method was adopted to remove ash in Zhundong coal for preparing coal chars at 700 °C–1300 °C.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crystal structure. The thermal stability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and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by a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was below 1100 °C, the presence of ash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structure in raw coal char.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alkali metal oxides (K2O and Na2O) in the ash promoted the solution loss reaction during pyrolysis. The structure of the original carbon layer was damaged, thereby the graphitization degree, thermal stability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raw coal char were weaker than the ash-free coal char. When the pyrolysis temperature reached 1300 °C, the minerals were completely melted. The reaction of phase transition of SiO2 in ash played a catalytic role on raw coal char structure, resulting in tighter arrangement of adjacent carbon layers. The raw coal char showed stronger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therm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